斗球官方版下载 > 会议报告

上海市松江区人大-斗球官方版下载

——2023年1月6日在上海市松江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松江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松江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秉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三个对冲”,进一步打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品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了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实现,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表1 2022年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计划表1.jpg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实践与启示》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创刊号上刊载,作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进一步打响g60科创走廊品牌”。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强调“要扎实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携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十二届市委二次全会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断完善市场化机制,强化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中期评估报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际形象与影响力报告》,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城市集群的前列。g60九城市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合攻关行动方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投资推介会首次在进博会亮相。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经济呈现“平稳开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弹、持续恢复”的v型反转态势,下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向好。地方财政收入剔除减税降费等政策因素影响,增幅为2.6%。属地规上工业产值位居全市第二,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619家,跃居全市第一。产业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3%。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好发挥,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5.38%,跃居全市第三,其中企业投入占比87.8%。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松江人民翘首以盼的轨交12号线西延伸工程开工建设,松江迈入双轨道交通时代。沪松快速路项目启动,加快打造连接虹桥枢纽和松江枢纽的快速集散通道。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对外开放,五个新城中最大的中型甲级剧场云间剧院正式运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左右。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以内,新增就业岗位24771个。

计划图1.jpg

图1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情况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主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向好态势更加稳固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众志成城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松江战役。强化经济稳增长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经济运行回稳向好,经济发展展现强大韧性和活力。

1.众志成城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松江战役。有效构筑起新一轮疫情的坚固防线,经过上半年3个月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人口大区和大学、大厂、大居多等“四大”难点,成为全市首批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的六个区之一,各项工作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督查组和市委工作组的充分肯定。“以快制快”开展流调溯源,严格落实核酸筛查“应检尽检”,分级分类做好阳性患者救治。全力突破资源极限挑战,超前谋划和抢抓方舱医院建设,每万人床位数达到82.45张,超过全市标准,切实保障区内阳性感染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每百万人感染率在全市保持较低水平,实现新冠疫情病例零死亡。全面保障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供应,全人群覆盖发放生活物资“大礼包”600万份。

2.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6月1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来,构建及时发现、精准溯源、分级响应、分类处置的管理闭环,平稳高效处置多起突发疫情。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区内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累计布设常态化核酸采样点1625个,培训采样人员1万余人,核酸筛查2.66亿人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0%、全程接种率达到88.9%,均位居全市前列。最高峰时期区级集中隔离房源达到1.5万间。服务全国抗疫大局,103名医务人员支援重庆、海南、西藏、新疆等地。

3.做实做细新阶段医疗救治工作。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始终坚持人民生命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以“保健康”、“防重症”为工作目标,做实做细新阶段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组建区级专班,启动区级指挥体系,加强监测预警,落实每日医疗资源调度机制。加强医疗救治资源建设,加快完成发热门诊扩容增能,完成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建设,扩容区内重症床位设置。制定分级分类治疗方案,形成市区联动机制,完善转运机制,建立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确保各类患者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充实医务人员力量,健全梯队建设,维持医疗机构诊疗秩序。做好辖区内六类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落实一人一档管理。强化健康知识科普宣教,提升居民科学预防和应对新冠疫情的能力。

4.稳步推进经济恢复重振。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率先动态清零、率先复工复产、率先高质量发展。创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分级分类管理,构建“市—区—镇”三级“白名单”体系,完成达丰拔点攻坚,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全面顶格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区级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公开申请指南和实施细则,强化政策宣贯和兑现。

表2 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

计划表2.jpg

   (二)深入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科创松江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平台,松江作为创新策源地的优势更加彰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韧性不断增强。

1.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活力奔涌。在第五届进博会期间,召开推进g60建设专责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暨202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措施》,成功举办第五届进博会g60专场配套活动。强化“1 7 n”产业联盟体系支撑,成立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推动金华、宣城、芜湖、安徽科创园等5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落地,促成九城市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首批19个项目取得实质性合作进展。

表3 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发展

计划表3.jpg

2.创新催生科创“蝶变效应”。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获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wiley-g60研究院落户。稳步推进临港实验室建设,g60脑智科创基地实验动物中心启动试运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好发挥,3634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同比增长26.7%,加计扣除金额107亿元,同比增长23.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653家,保持全市第二。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有102家在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595家,总量位居全市第四。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89项,位列全市第二。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总数达到79家,累计引进院士和专家329名。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二。“g60星链”计划稳步推进,成功完成试验阶段多颗卫星发射任务,g60星链园区成为全市空间信息产业重点布局园区。数字经济规模效应持续放大,松江新城g60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示范区获评全市首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区,g60松江信创产业园获评第三批市级特色产业园区,g60商用密码产业基地成功创建为国家商用密码应用与创新发展基地。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区,临港松江科技城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获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3.产业发力厚植发展动能。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保持全市第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从全国38名跃升至全国前20强。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扎实推进,g60科创之眼一期等70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海尔洗衣机智能互联工厂、尚实能源等80个项目竣工投产。超硅半导体建成全球领先的“300mm集成电路硅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超级工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5%。新能源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豪威半导体cmos芯片份额占全球第三,发布世界首款产品级cis/evs融合视觉芯片。用好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央企业助力上海高质量大会等投资促进平台,签约项目86个、拟总投资886.7亿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发布《松江区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产业集聚、结构优化、能效升级。产业新赛道谋篇布局,全球6g发展大会在松举办,形成促进元宇宙、智能终端、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外资外贸逆势增长,合同外资、到位资金分别同比增长8%、34.8%。进出口总额3365亿元,位居全市第二。消费市场逐步复苏,车墩4s阳光走廊获得市商务委首批“上海市汽车品质消费示范园(创建)”认定名单。以“go享松江”为主题,策划松江“仲夏购物季”系列活动。 

4.要素供给优化发展生态。推进本区存量产业用地高质量转型发展,通过土地储备收回2114亩存量工业用地,支持11个存量项目提高容积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全年新增104家上市挂牌企业,其中新增上市企业宝立食品、晋拓科技、柠萌影视、乐普心泰等4家。推进长三角g60五龙湖产融生态圈建设,引入中资管金融科技研究院,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5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发挥g60移民政策实践基地优势,推荐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办理从松江辐射到g60其他城市。率先建立海外人才服务“一站式”受理窗口,人才引进落户松江3136人,办理留学生落户人数同比增长442%。2名高层次人才入选“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归集人才公寓1.7万套,数量位居全市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松江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行动方案》5.0版。“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市率先建立“轻微免罚清单 可以不予立案清单”“双清单”包容审慎监管新模式。全国首创“云间抽查监管码”优化企业监管,作为上海市典型创新案例上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评全国首个地市级“诚信计量示范区”称号。工程建设审批不断提速,实现前期水面积资源性指标统筹,实行“前台一窗收发、后台联合会审”审批服务新模式,推进容缺后补、甩项后置等审批创新。

(三)有序推进松江枢纽建设,新城功能更加完善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加快推进松江枢纽建设,打造“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拓展松江新城建设的战略比较优势。

1.“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推进沪苏湖铁路松江段建设,前期动迁工作全面完成。松江枢纽站本体及配套工程稳步推进,服务中心开工建设。轨交12号线西延伸工程开工建设。沪松快速路项目启动,g60莘砖公路匝道即将开工。s32玉树路立交、g1503广富林立交专项规划获批。完成有轨电车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启动已建示范线评估。联通配套道路有序推进,明华路竣工通车,申北四路结构贯通,推进金玉路、玉阳大道、南乐路等大居配套工程建设。提升道路品质,申报7条计9.4公里市政道路创建精品示范路,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中修项目96个100.39公里,申报创建市级示范路28条46.53公里。优化提升公交服务,铁东生活片区公交枢纽、9号线九亭站公交枢纽、南永丰公交停车保养场建成。

表4 “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推进落实情况

计划表4.jpg

2.新城显示度不断提升。谋划构建“10 x”空间战略规划体系,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新城战略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制定《2022年松江新城规划建设行动方案》,新城年度80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松江枢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围绕“出站即中心”的理念,沿玉阳大道、人民南路构建“十字双轴”。聚焦以品质塑功能,加快推进油墩河谷、银河滨水空间等重点区域景观提升,打造滨水景观长廊。开展新城绿环国际方案征集,全力打造“倾心山水、蓝绿与共”松江绿环。松江枢纽长三角多式联运资源配置中心等5个重大功能性事项在全市“潮涌浦江·重大功能性事项导入新城”活动发布,获得新城土地出让收入支持政策资金1.5亿元。

3.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深化。完成全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覆盖,叶榭镇、泖港镇开发边界分别新增2.27、0.89平方公里,为浦南发展拓展新空间。出台加强城市开发边界外现状建设用地减量化及一般复垦工作管理办法,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立项140.96公顷,验收155.9公顷。完成旧住房修缮6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050户,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签约50台、完工30台。开工建设区属动迁安置房6382套、竣工5092套,完成在外过渡安置1002户。完成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14389套(间),新增供应区属公租房1701套。国内首单市场化机构运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获批。“两旧一村”改造有序推进,已认定的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累计完成动迁签约2877户,整体签约率达95%,累计净地15块,腾出土地812亩。率先完成小梁薄板类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区内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打造13条户外招牌特色道路,完成岸线、道路景观照明建设22公里,完成石湖荡镇浦江之首风貌区、醉白池南侧河岸景观灯光提升项目。

(四)聚焦文旅融合发展,人文松江内涵更加丰富

发布新一轮《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响“上海之根、人文松江”文化品牌,探索“旅游 ”全域全要素融合发展,推进上海科技影都建设,高质量打造具有品牌显示度和功能辐射度的国际大都市文旅标杆区。

1.人文松江品牌内涵持续丰富。充分利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资源,成功承办各类文艺会展。举办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助推美术艺术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稳步推进“一典六史”编纂。积极扶持群文创作,舞蹈作品《装台》《生命的界碑》入围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决赛。推进文博非遗工作,开展新一轮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定。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聚焦居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功能提升和文旅功能融合建设,改造升级公共文化设施空间。

表5 “人文松江”品牌内涵不断丰富

计划表5.jpg

2.全域旅游发展持续加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上海欢乐谷荣获“2022中国最佳主题公园奖”,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四,月湖·季高兔窝窝乐园开园。石湖荡浦江之首、泖港“云间吾舍”田园综合体、叶榭东方童梦奇缘亲子主题乐园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增叶榭“茂盛山房”乡村民宿,叶榭镇、新浜镇、石湖荡镇、泖港镇四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全国旅游精品线路。节庆文旅消费市场有效提振,推出2022年松江“夏季拜水18游”、“秋季寻根18游”文旅节庆活动。端午、中秋等节日期间,松江成为许多上海市民“本地游”的首选地。

3.上海科技影都建设持续推进。长三角国际影视产业园首个数字led虚拟摄影棚投入使用,星空综艺影视制作研发基地、上海(车墩)高科技影视基地、上海科技影都影视衍生品开发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影视产业链培育,新引进影视企业1260家,影视产业税收预计同比增长25%。优化影视产业营商环境,制定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规定,上海斗球官方版下载的版权局松江斗球官方版下载的版权工作站完成各类作品登记302件。

(五)坚持“两山”理念,生态松江优势更加彰显

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将碳达峰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明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全国第一,成功入选2022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泖港朱定村、新浜胡家埭村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绿色食品认证率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严守粮食安全底线,超额完成市级水稻种植任务,水稻亩产连续四年全市第一,规模化常年菜田面积稳定,生猪产能稳步提升,存、出栏量均位于全市前列。推动“农业 ”产业发展,发展乡村民宿、亲子采摘、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石湖荡镇东夏村获评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创建16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位列9个涉农区第二。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改革推动农民增收,制定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农村集体经济年度收益分配3.72亿元,同比增长3.21%。

表6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

计划表6.jpg

2.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积极稳妥。编制完成《松江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新增4家市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制造队伍不断壮大。开展上海科技影都(华阳湖地区中心城区)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试点区创建。临港松江科技城、中山街道郭家娄社区、方松街道泰晤士小镇社区成功申报上海市低碳示范创建项目。绿地总量持续增长,新建绿地84.19公顷、绿道15.63公里、立体绿化1.73公顷,2座公园纳入上海市城市公园名录,新增口袋公园4座,“出门见绿、推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全面推行林长制,森林覆盖率达19.12%,森林保有量逾17.33万亩,完成4个共657亩区级开放休闲林地建设,持续维护修复3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稳定运行“1 12 886”可回收物收运体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2.6%。持续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计划图2.jpg

图2 公园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

3.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市级综合考核名列前茅,持续推进第八轮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68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出台《松江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87.5%。水环境质量稳定可控,27个国考市考水质考核断面全面稳定达标,市级水源地生态补偿考核优秀,504个市、区、镇三级管控水质断面中,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比85.5%,未出现劣ⅴ类水质断面。完成15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松江污水厂四期改扩建项目建成投运。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土壤污染风险总体可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动发展红利释放,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1.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式发展,平稳推动“双减”任务落地。推进“强师兴教”计划,全年新增正高级教师10人,招聘新教师1097人。竣工启用学校12所,新开工项目5个。打造一流高中集群,新开办华二松江分校、华政附高两所高中,启用上外云间中学新校舍。设立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推进新型高职建设。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4.37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保持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松江医院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建成并启用广富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九里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3家市级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3家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现代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区中心医院、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健康松江建设扎实有力,松江区医疗机构健康科普指数荣获全市第一。鼓励全民健身,新建更新市民健身步道15条、市民球场5片、市民益智健身苑点80个。扎实推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持续优化,区档案馆新馆开工建设,上海天文博物馆完成修缮改造,区职工综合活动中心启用。

表7 基本公共服务推进情况

计划表7.jpg

2.民生保障持续加强。21项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实施。就业形势稳定,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新增就业岗位24771个。在全区开展“公益乐学”项目丰富职工生活,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531人,帮扶引领成功创业695人。开展第三轮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实现全区儿童友好社区创建街镇全覆盖。积极落实长护险护理服务关心关爱行动,全区服务对象达16664人。关注重点人群保障,落实资助参保举措,确保低保对象100%全覆盖。稳步推进本区征地养老人员、老年农民土地退养补助金、城镇居民生活补贴调整和发放工作。主动发现、精准服务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健全,发放低保等各类补助金1.8亿元,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持续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退役军人、拥军优属、民族、宗教、对口帮扶、外事、对台、侨务、信访、慈善事业、红十字、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

3.城市治理水平显著增强。制定落实新一轮城市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计划,“一网统管”建设有力推进,完善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制定实施全市首部城市运行“多格合一”工作规范,实体化运作“多格合一”工作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线上线下服务体验持续优化,“随申办”松江旗舰店累计访问量超2600万人次、全程网办率85%、“一业一证”发证量2056张,均位居全市前列。6项惠民利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推出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实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覆盖,编制并公布《2022年松江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城运应急委运行,成功创建全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开展工贸行业和农村自建房、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行动。有效应对极端罕见高温天气、“梅花”等台风。建设完成全市首个民防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成为全市首家民防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系统配套单位,完成民防工程建设18万平方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信访形势平稳有序,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街镇和居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冲击等多重考验,全区上下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还需持续推进,消费和投资需进一步提振,经济回稳向好基础需要继续巩固。创新发展动能还需加快培育,土地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有待继续提高。二是城市核心功能还有待增强,重大项目建设仍需加紧推进,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极端情况下城市运行保障和应急管理能力还需加强,治理数字化还要在实战检验中提高水平。三是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水平还需要继续提高,优质教育医疗等各类资源有待加快落地,产城融合、社区治理等需要持续推进,更好回应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期盼。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二届市委二次全会和六届区委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作为工作主线,以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新城和松江枢纽为主攻方向,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不断开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新局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我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设置17项,具体如下:

表8 2023年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计划表8.jpg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彰显新作为。

1.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高端产业引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挥链主企业聚合带动效应,牵引上下游企业稳链固链强链,不断提升松江经济韧性和活力。持续打造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190亿元。开工建设豪威半导体、陕煤研究院等重点产业项目70个,顺丰等80个项目竣工投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加强产业细分领域、前瞻领域布局,实施支持智能终端、元宇宙、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提升作用,落实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引导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打造服务功能强辐射、服务环节高增值、服务内容高品质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

2.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750家。大力推进科技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r&d投入强度达到5.5%,新增企业技术中心3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7家。推进g60脑智科创基地、临港实验室、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园区等重大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松江大学城创新园区建设。深入挖掘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优势,引进集聚龙头企业和创新项目。加快数字赋能平台建设,推进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金融ak云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云汉芯城ickey”电子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等重点平台功能投入使用。

3.着力扩内需稳外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招商安商稳商力度,办好系列投资促进和要素对接活动。落实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实现合同外资24亿美元、到位资金8.5亿美元。提振消费市场的信心,推进绿庭广场、南郊国际农产品资源配置中心等新型商业载体建设,支持广富林文化遗址等特色商圈业态升级,改造提升松江商城商业品质。放大节庆经济效益,办好“五五购物节”“松江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做强松江综合保税区功能,积极稳定单拓市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升级,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球电子产品集散中心、高端消费品集散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加快培育一批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新型国际贸易标杆企业,提高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深入实施总部增能计划,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外资研发中心8家,积极拓展研发、销售、金融等功能。加快培育一批在线新经济企业,完善在线新经济电商产业链,为经济复苏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4.强化各类要素支持保障。以高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有效的市场需求,完善目标体系、对策体系、项目体系和保障支撑体系。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围绕“销、退、转、联”盘活存量资产。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帮扶行动,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探索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在土地、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方面加强创新协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造区域性综合成本洼地。加强投资项目要素保障,强化重大工程行政审批“六票统筹”。全面开展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评估,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空间。综合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存量工业用地,重点推动洞泾、车墩、佘山、小昆山、叶榭、泖港等区块整体转型。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0家。构建“产业 基地 基金”的发展体系,增强对重点产业投资促进的牵引作用。完善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容错机制,优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探索“拨投结合”“投贷联动”模式,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着力集聚高端创新人才,聚焦“高精尖缺”,实施海内外顶尖人才引育、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提升、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锻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振兴等工程。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青年向往的创新之城。

5.深化九城市跨区域合作。积极争取扩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先试、先行的更多应用场景和实践空间,围绕构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区域性竞争优势,建设统一开放的高标准区域市场体系,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加强一体化合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企业在国际、国内质量、信用标准体系中提升话语权、主动权。持续深化“1 7 n”产业联盟体系建设,健全九城市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头部企业引领跨区域产业深度合作。优化跨区域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机制,集聚九城市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攻克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深化g60移民政策实践基地功能,完善g60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制,轮值办好g60人才峰会。持续放大进博会、上交会等国家级展会溢出带动效应,常态化举办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工商联、商学院等高端要素走进g60系列活动,促进国内国际价值链产业链的深度互动融合。

(二)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建设“人民向往”的新城

深入推进“三张王牌”建设,突出重点地区建设和重大项目带动,围绕松江新城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定位,完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升松江枢纽功能服务能级,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

1.加快松江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枢纽创芯岛、站前商务区等首发项目,开工建设松江枢纽站房。推动枢纽北广场、配套道路全面开工,有序启动咽喉区和枢纽样板示范区道路建设。深化复式枢纽项目研究,完善松江货运交通规划,打造面向长三角、辐射海内外国际高端供应链和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门户物流中心,结合区域高速公路、内河航道网络,打造“以中欧班列为目标,联动海运航运体系,紧密衔接高铁货运”的多式联运枢纽智慧物流港。

2.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库“十四五”中期调整工作,精心谋划储备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积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全力推进轨交12号线西延伸工程、沪松快速路、g60莘砖公路匝道、嘉松公路越江接线工程、油墩港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城环路、s32玉树路立交等项目,完善路网建设。西部污水厂三期改扩建项目建成投运,启动松江污水厂与西部污水厂“厂厂通”联通管、4座初雨调蓄池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洞泾港、古浦塘等10条段骨干河道整治。

3.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聚焦新城功能导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设,积极争取更多国有企业、总部机构、优质公共服务项目在松江落地。落实公园城市理念,启动中央绿带、思贤公园及周边绿化景观提升,逐步推进沈泾塘等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积极争创市级城市管理精细化示范区域,推进15个“美丽街区”建设,完成8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基本完成全区道路照明设施节能改造。完善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停车专项规划、智慧停车方案、慢行交通规划等,打通一批区内断头路。用好“两旧一村”政策,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有效路径。

(三)坚持文化自信自强,续写人文松江新篇

持续擦亮“上海之根、人文松江”品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文旅融合主题彰显度,深入挖掘区内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新业态,打造具有显示度、成熟度的影视文化新地标。

1.深化人文松江建设影响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推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升级完善,推进松江博物馆新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上海展览基地等项目建设,细化科技影都核心区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打造“书香”“书画”空间,办好上海读书节、上海市篆刻艺术展、上海朗诵艺术节等品牌活动。抓好重大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的创作。以“大美云间”接地创作活动为抓手,打造一批能充分凸显松江文化底蕴、展现松江发展成果、体现松江精神的精品力作。做实“建筑可阅读”项目,推进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进商圈、进企业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传承与弘扬松江优秀历史文化。

2.突出全域旅游要素整合力。推动“旅游 ”战略,积极支持市场主体推出特色文旅节庆活动,丰富“五谷丰登”全域旅游产品体系。聚焦目的类、要素类、休闲体验类等三类文旅项目,加快叶榭东方童梦奇缘亲子主题乐园等项目推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机构文旅功能融合试点工作。持续培育艺术家驻留目的地,打造文旅特色空间。规划布局佘山天马体育小镇、小昆山“二陆”文化小镇,为泗泾下塘、永丰仓城、中山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注入更多功能要素。举办长三角g60九城市民营剧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玩转g60畅游长三角”等活动,推进区域联动发展。

3.提升科技影都发展竞争力。不断完善影视全产业链布局,加大对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后期特效制作企业、影视新业态企业的招商力度,加快推进长三角国际影视产业园、星空综艺影视制作基地、上海(车墩)高科技影视基地、上海科技影都影视衍生品开发基地等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建设进度,推动启名影视科技创新基地、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发挥好实体影视基地带动产业落地的作用,加快新项目落地进度,探索建立影视金融、影视斗球官方版下载的版权等影视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产业能级。进一步优化影视产业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影视斗球官方版下载的版权服务中心松江工作站、上海科技影都影视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的职能,整合产教研各方资源,建立长效影视配套服务机制和协拍联络机制。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三园工程”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绿色田园建设,提升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自给生产能力,新建1570亩高标准粮田,3000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推动农业绿色化、科技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加快搭建区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金资产,积极参与优质项目开发投资建设,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大对浦南地区发展支持力度,做好特色小镇常态化管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农村公路网,推进5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再推动800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加快上楼和平移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浦南46个集资房和自建小区的燃气管道敷设和6517户的天然气入户接装,实现浦南四镇居民小区管道天然气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继续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重点培育工作,实施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保障征地农民利益。

2.全面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出台《松江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松江区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构建“1 n”政策体系。聚焦绿色能源、节能降碳、工业、城乡建设、交通、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碳汇等十大领域,进一步明确碳达峰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完成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推进实施“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天马固体废物处置项目。大力倡导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以创新示范项目引领,带动一批绿色低碳项目在松江落地,推进更多节能低碳场景运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挖掘集建区外零星宅基地、低效工业用地、生态走廊土地减量化潜力,完成土地减量化立项190公顷、验收190公顷。

3.持续提升生活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新一轮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计划,加强臭氧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全面完成排污许可“双百”任务,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完善生态监测网络体系。落实落细“林长制”,强化林长巡查机制,严防毁林毁绿,切实保护林绿资源,持续推进开放休闲林地建设,构建多功能“城市森林”。推进重点环卫设施项目建设,建成500吨/日的湿垃圾处理设施扩建工程项目。加快持续推进新城绿环、油墩河谷、黄浦江中上游堤防和生态景观工程、银河滨水空间等规划建设,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抓好新城水系集中连片治理,聚力打造水与新城融合、人与自然共生的“珠链、玉环、碧网”水系格局。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围绕新城建设,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加大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多措并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计划安排十个方面21项实事项目。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保障8所学校竣工启用。加快华二松江分校、华二实验学校建设,启动松江二中、上师大外语附中改扩建,开工建设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推进与上海师范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知名高校的合作办学。做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达标建设,新增12个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点位,鼓励民办托幼机构开设普惠性托班,持续增加普惠性托育资源供给。试点推进社区托育“宝宝屋”建设工作,打造科学育儿指导“15分钟生活圈”。加快推进新型高职建设,完善职业教育资源一体化布局,深化终身教育品牌发展内涵。建设智能化教育新环境,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培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开发定制化教学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为教育治理赋能,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松江智慧教育。

2.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松江。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快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松江医院、区公共卫生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区中心医院改扩建,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脱筹事宜。启用区牙病防治所,推动泗泾医院成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深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示范性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深化医疗健康数字化转型工作,完成便捷就医服务3.0场景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新建及更新市民健身步道10条、健身苑点60个以上、市民球场5片,积极引进和承办重大赛事。继续推进智慧健康驿站建设,加强社区健康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3.加快推进住有宜居。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进一步满足多层次、功能性、品质化的居住需求。加大各类房源建设筹措力度,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房源5300套(间),区属动迁安置房开工5000套、竣工4000套,完成在外过渡动迁户安置800户。继续实施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大居范围内市政道路和公建配套建设,推动大居建设提质升级。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实施60万平方米旧住房修缮,抓紧推进新一轮“城中村”改造项目申报认定工作,启动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4.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就业,深化就业服务进三区,统筹推进援企稳岗各项工作。持续推进“互联网医院 养老院”试点工作和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开展长者智能提升行动。持续扩大城乡居民参保覆盖面,积极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调整工作。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加大对残疾人、失能失智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力度。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和市双拥模范区“六连冠”。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持续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对口帮扶、外事、对台、信访、红十字、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

(六)深入推进高效能治理,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聚焦安全韧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统筹推进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全面数字化转型,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为上海建设国际数字之都做出更大贡献。

1.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动态研判和评估,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重心从过去的“防感染”转换到“保健康”、“防重症”、“防死亡”。做好医疗资源储备,建立健全分级分类诊疗体系,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对接机制,满足群众基本就医和用药需求。持续做好老年人疫苗接种,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强化科普宣传,引导市民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当好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完善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发挥推进城市安全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和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先发优势,加强重点活动、重点时段以及极端天气、水情等监测预警,及时部署针对性防控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建设,推进应急综合执法数字化转型,加强街镇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持续紧盯存量隐患和新增隐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执法,适时开展“回头看”。推进重点领域隐患专项治理,聚焦危险化学品、燃气、人员密集场所、森林防火、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实施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销项管理。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成果,进一步探索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新增民防工程建设16万平方米。深化平安松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3.进一步完善“两张网”建设。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高水平对标改革,全力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探索“极简审批”。加快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一网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新增一批惠企利民政策和政务服务“免申即享”,深化“跨省通办”战略合作,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便捷度和获得感,打造松江“一网通办·轻松办”的政务服务品牌。提升“一网统管”功能能级,加快推进城运平台二期建设,着力推进物联中台、视频中台、人工智能中台和指挥平台建设,夯实数字治理底座,提高观管防处的一体化高效作战能力,进一步优化已建应用场景,重点开发智慧工地、老旧电梯监管等一批应用场景,推动全区形成15个标杆式应用场景。

各位代表,踔厉奋发新征程,实干担当谱新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唯实唯干、拼搏奋进,谱写“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新篇章,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更大贡献,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松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名词解释

 

1.“三个对冲”:即以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创新链产业链的完整性对冲全球产业变局的不确定性,以制度供给的精准性对冲市场观望的不确定性。

2.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指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反映一个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程度的重要指标。

3.“专精特新”企业:即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往往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等特点。

4.容缺后补、甩项后置: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指针对重大工程采取主线审批事项“容缺后补”、辅线评估评审“甩项后置”,以压减办理环节和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其中,“容缺后补”指的是,在必要审批前置资料或关键性材料完整的情况下,允许一部分非关键性的材料后期补上。“甩项后置”指的是,针对项目分阶段、分片区建设的特点,对一期一阶段项目所涉的部分第三方评审以“告知承诺”的方式后置,不作为开工前置条件。

5.“10 x”空间战略规划体系:是松江着眼“十四五”,对全区重点地区开展的整体统筹与空间引导。其中,包括10个重点片区,分别为枢纽示范样板区、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区、中山生态商务区、印象富林片区、仓城历史风貌区、g60科创之眼、虹桥南拓展区、佘山体育小镇、洞泾未来湾、小昆山“二陆”文化小镇。此外,还包括若干个特色功能节点。

6.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是一种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基础资产,以产生稳定的租金收益为支撑发行公募reits,以未来产生的运营现金流为投资人主要收益来源的金融产品,可以有效连接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和资本市场。

7.“两旧一村”改造:即零星旧改、小梁薄板等旧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

8.一典六史:是指《松江人文大辞典》《松江简史》《松江文学史》《松江书法史》《松江绘画史》《松江戏剧史》《松江诗歌史》。

9.城市运行数字体征:是指按照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理念,用数据反映城市运行动态,以及时发现病灶、找出病因、对症施治。

10.“一业一证”改革:指优化行业准入业务流程,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更大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11.“六票”统筹:对市区重大项目推进实施所涉及的土地、水面积、绿地、林地、征收安置房源、工程渣土消纳六项资源性指标进行跨年度统筹平衡,推进资源性指标精细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

12.拨投结合:是指通过拨款与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支持,旨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帮助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创新项目团队分担创新项目早期研发风险,并保证团队在项目发展中占据主导权,一般采取“先拨后投、适度收益、适时退出”的支持模式。

13.投贷联动: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信贷投放”与“股权融资”相结合方式,通过投资收益抵补信贷风险,实现科创企业信贷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为科创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的融资模式。其中,信贷投放主要由商业银行来完成,股权融资的运作主体常见的有外部风险投资机构(vc/pe)、商业银行集团内部具备投资资格的子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等。

14.五五购物节:上海市从2020年起在5月举办的系列商业活动,通过组织重点商圈、特色商街、商业企业、品牌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推动线上引流带动实体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15.“两张网”建设:包括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是指依托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公共数据资源,加强业务协同办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群众和企业高效办理各类服务事项,实现线上“一个总门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网统管”是指围绕“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域”的目标,对“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城市管理和服务要素,基于“一套机制”、纳入“一张网格”、运用“一个平台”进行统筹管理,打破条块壁垒、部门藩篱,构建畅通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推动城市运行“全域感知、全时响应、全程协同、全息智研”。


 

附表1:

2022年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计划附件1.jpg

附表2:

2023年实事项目计划表

计划附件2.jpg

附表3:

松江区2023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计划表

计划附件3.jpg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