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上海市松江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一、总体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认真履行促进就业的法定职责,不断强化精准帮扶,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2023年,我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763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到93.46%,帮助1812名农村劳动力持续就业,82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连续两年在全市稳就业工作综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全市仅两个区连续获评)。一是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将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支持政策体系。二是服务基础进一步夯实。深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继续用好线上平台,建成18个社区就业服务站,布局建设零工市场,全面提升服务能级;加强与区数据局合作,第一时间将失业人员信息推送至居住所在地,着力提升就业帮扶的精准性。三是供需对接进一步精准。加强就业意向排摸、深入企业问需拓岗,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28场、累计提供岗位1.98万个;持续强化就业观念引导和岗位技能培训,深化实习见习和创业培训,开展职业培训54193人,其中获得高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评价2939人,不断提升供需匹配度。四是兜底帮扶进一步落实。深化“一人一档”帮扶,发挥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帮扶就业困难人员2368人,确保零就业家庭清零。
二、意见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前我区重点群体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充分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受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等因素影响,企业用工趋于谨慎,招新扩岗意愿明显降低,一些重点企业用工收缩、稳岗压力加大。截至目前,我区现有登记失业人员8015人,其中失业一年以上的1601人,2024年松江户籍高校毕业生5000余人。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机器换人”的推进,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长,普工数量需求明显下降。但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群体的职业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并存。三是就业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一些大学生倾向于考公考研,“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失业人员对岗位预期与市场需求还存在较大偏差,部分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就业的意愿不强。四是就业服务能效还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力量还比较薄弱,就业服务的精准识别、精细分类、专业指导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零工市场需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部分技术培训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订单式、一对一”培训服务还不足。为此,会议建议:
(一)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多措合力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既是发展所需、形势之要,更是民心所向、政治之责。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把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部门沟通协作、压实街镇属地责任,精准有效落实稳岗扩就业各项要求。要强化投资、产业、财税等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联动,落实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持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要完善失业预警和风险应对,加强跟踪监督和检测,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坚决守住稳就业底线。要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扩大就业政策知晓面,让社会各阶层熟知相关法律政策,提高创业者和求职者的就业自主性。
(二)聚焦产业发展支撑,持续扩大重点群体就业规模。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准6 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能级提升需要,完善相关就业配套政策,运用市场化和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做大做深就业“蓄水池”。要发挥国有企业吸纳就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积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要围绕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开展创业型城区、特色创业型社区创建,充分发挥创业培训计划、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进创业指导站等平台载体作用,运用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着力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要大力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积极培育网络零售新产业新业态,多措并举促进平台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空间和就业容量。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加快推动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就业带动作用,积极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
(三)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提升重点群体综合竞争能力。公共就业服务是就业工作的基石。要做活做优全谱系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和能力建设,打造“15分钟就业服圈”,做好“家门口”“楼门口”就业服务。利用好“一网通办”平台,整合各类就业信息,大力拓展线上公共就业服务,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人岗匹配效率。推动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就业服务,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要主动适应新就业形势特点,根据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四)强化分类指导服务,推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指导服务,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用足用好各项扶持举措,努力提高就业率,特别是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要加强思想引导、落实“一人一档”等措施。要继续实施“人人乐业”专项行动,综合使用岗位推荐、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创业见习等举措,千方百计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重新实现就业创业。要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指导,帮助企业降低招用成本,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要通过技能培训、岗位推荐、落实优惠政策、发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站作用等综合举措,引导我区退伍军人提升就业能力、更好实现就业。要做好对大龄失业人员、长期失业青年、零就业家庭成员、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残疾人和刑满释放、戒毒康复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落实补贴政策,稳定公益性岗位数量,发挥“兜底线、救急难”作用,着力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