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球官方版下载 > 调查研究

上海市松江区人大-斗球官方版下载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时提出:“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种源是保障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的“芯片”。为了更好地推动松江种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具体调研情况及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调研开展情况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根据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在疫情复工伊始就启动了课题调研,邀请相关方面专家组成课题调研组,明确调研目的、方向。调研组赴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种子管理站、区水产良种场、上海华耘种业集团、上海佘农稻米专业合作社实地调研,听取工作开展情况的专题汇报,了解松江在水稻、水产、玉米等品类种源发展情况,就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调研报告初稿形成后,征求了区相关职能部门、农业与农村工委委员的意见建议,形成讨论稿提交主任会议讨论。

二、松江区种源行业发展现状

松江区作为上海的农业生产大区,一直以来始终关注种业发展与安全,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强化种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以种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为核心,为我区粮食生产由“量”向“质”转变,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建设贡献了种业力量。

(一)种业管理体系较为完备。松江始终重视种源行业发展,设置了不同的管理主体,不同类别种业分工管理明晰,能够做到各司其职。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下设松江区种子管理站(与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署办公),负责开展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种质资源管理、种子储备管理、品种展示评价、种子供需调度、种子市场监管、种业统计分析、种子基地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并协调联合区执法大队、区检测中心开展种子市场监督抽查及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等工作。上海松江水产良种场有限公司(原区水产良种场)主要负责水产良种的保种育种和选育;自行或联合其他企业开展设施渔业研究;休闲渔业;湿地保护等。

(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积极开展。积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与保护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调查收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西甜瓜、果树、花卉)、食用菌、牧草、绿肥等在内的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地方作物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共征集提交农作物种质资源32份,其中国家库已接收或达到接收要求资源共24份;共调查提交农作物种质资源167份,其中国家库已接收或达接收要求资源119份。开展乡土品种的提纯复壮、保存及应用,2010年与上海市农科院五厍基地合作实施“种质资源保护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乡土品种种植资源圃,开展洒金青皮绿肉瓜、黄金瓜、兰花茄、脱藤瓜等12个特色乡土品种资源的鉴定、提纯及保种推广工作,其中兰花茄入选上海市首批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名录。通过合作社或基地的示范种植应用,探索优异乡土品种的开发应用潜力和路径,每年在我区泖港镇、小昆山镇和新浜镇示范推广种植兰花茄、洒金青皮绿肉瓜、黄金瓜等乡土品种32亩。严把种子质量关,强化市场监管,突出种子质量监管和源头管理,每年组织开展种子市场监督、夏季水稻繁种基地专项检查等,全程水稻种子基地生产检查指导,严格把关水稻种子生产、贮藏、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确保种子质量,杜绝种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规范种业市场秩序,确保种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农作物种业科研育种初显成效。围绕我区水稻产业发展特点和需要着力开展水稻新品种选育、引进及筛选,成功选育并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香型软米品种2个,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1项。其中,“松香粳1018”获得2019年“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连续多年在上海市地产优质大米品鉴种获得金奖;“松早香1号”也多次在上海市地产国庆稻品鉴活动中获得金奖;“松江大米”也多次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获得金奖,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口碑和影响力。优质稻米产业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绿色全产业链发展,2022年,“松早香1号”种植面积1.01万亩、“松香梗1018”种植面积7.19万亩,合计达到8.2万亩,占全区水稻面积15.16万亩的54.1%,较上年合计增长了1.06万亩,自育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同时,成功引进了以鲜食玉米育种为主的上海华耘种业集团(小昆山),该公司是目前本市从事鲜食玉米育种的主体之一(另一家为上海农科院鲜食玉米育种课题组)。该公司自育并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审定、拥有知识产权的品种18个。

(四)水产育种创新能力逐年提升。二十多年来,精心选育获得优质团头鲂新品种“浦江1号”种苗生产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技术。每年生产团头鲂“浦江1号”鱼苗1亿尾,培育乌仔2000万尾,推广到黑龙江、重庆、福建、新疆等20多个省份,使以团头鲂“浦江1号”为代表的“松江鱼苗”享誉全国。此外,黄浦江大闸蟹连续在全国河蟹大赛中斩获金蟹奖、最佳口感奖、最佳种质奖等各大奖项,真正实现了河蟹产业良种良法配套与提质增效。

三、本区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

(一)建立完善水稻供种保障体系,构建种业发展稳定器。2008年开始我区探索实行区级供种方式,以区内3家种子企业(基地)为良种生产基地,逐步建立1800亩左右高标准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完善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种子供需备灾备荒用种储备制度,不断推进水稻良种生产标准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稻供种保障体系。目前,我区年生产水稻种子87万公斤左右,年供应水稻种子61万公斤左右,转商种子26万公斤左右(含7.5万公斤救灾备荒备用储备种子),种子能够充分满足我区水稻生产用种需求,全区水稻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疫情期间,借助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迅速调运储备水稻种子84.2万公斤,组建形成种子供应配送队伍,及时有序种子供应到位,有力保障了粮食生产不误时。

(二)补齐短板构建水稻育繁推体系,探索种业发展新格局。2020年成立民办公助的“上海松江区水稻研究所”,组建了由退休高级农艺师陆铭昌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并高标准配套建设了50亩水稻育种基地(泖港镇)和10亩南繁育种基地(上海南繁育种中心(海南)内),在组织机构和育种场所上补齐了水稻育种方面的短板,极大提升了水稻育种硬件、软件条件,增强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筛选能力。通过协调协作,推动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松江区水稻研究所及本区3家种子企业(基地)合作,协同发展,构建了我区水稻育繁推体系。

(三)创新攻关突破育成优良品种,增添种业发展新引擎。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组织团队科技攻关,历经十余年成功自主选育具有突破性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多次在市、全国稻米品鉴中获奖,在全市乃至全国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为我区种业开拓市场带来了新机遇,为种业壮大发展增添了新引擎。同时,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的深度合作和联合攻关,先后承担了《团头鲂配套系选育》《团头鲂优势配套组合的中试应用》等上海市种业发展科技攻关推广项目,在团头鲂配套系育种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

(四)示范引领提升品种推广能力,增强种业发展助推器。职能部门紧紧围绕新品种推广应用,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优质新品种示范展示、现场观摩交流等活动。开展配套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培训、优质大米品尝品鉴等,增强推广带动能力,不断深入推动良种良法配套,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全区水稻品种主导覆盖率达到99%以上。2018年以来,在河蟹高品质大规格生态养殖“松江模式”的基础上,全区推广第七代河蟹良种“江海21”,使我区黄浦江大闸蟹的品质更上一层楼。2019年起,我区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又开发了黄浦江大闸蟹“六月黄”养殖技术,既增加了产量和经济效益,又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尝鲜需求。

四、存在的发展瓶颈

虽然我区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亮点,但同时存在不少问题、困难和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业发展顶层设计还不到位。以农作物为例,虽然松江成立了水稻研究所,专门负责开展水稻新品种选育,也引进了鲜食玉米育种团队,但在蔬菜、瓜果等其他作物方面基本处于空白。总体而言,缺乏顶层设计,存在一定的行业发展缺失,对新品种的选育、研发的迫切性,既有优质特色品种的保育、优化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种业企业发展活力还不够。我区的种子企业目前以繁种为主要任务,整体上规模小、设施装备建设标准不高、研发推广投入低,市场竞争力较弱。能够实现助力汇聚资源、集中攻关、重点突破的政策引导还不多,对行业发展、企业扶持、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等还需完善。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依法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还需加强,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技术支撑还需强化,种业信息化发展程度低于其他行业。

(三)资金投入力度还不大。目前,我区共有水稻种业企业3家,种子相关业务年营收均在140万元左右,且种子销售均以区内市场为主,种源辐射能力不强。而水产良种场作为三级国有公司,可用资金量有限,目前每年用于团头鲂“浦江1号”、松江鲈、翘嘴鲌3个品种的保种和选育成本约255万元,且河蟹养殖“松江模式”的持续研发仍需要大量投入。虽然区政府相关部门以专项资金的形式给予一定的财政经费,但金额有限,依靠种业企业自身运行支撑研发、保育工作开展可持续性不强。

(四)种业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足。育种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科研工作,可谓“十年磨一剑”,而种质保护和良种选育涉及多学科,专业性强,需要很强的实践经验,客观导致了种业人才的稀缺。调研中发现,一方面,育种及种业科技人才明显不足,种业科技人才存在青黄不接现象,亟需引进、留住一些懂专业、能吃苦、肯钻研的种业人才。另一方面,种业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区内种业企业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尤其缺乏是懂农业、懂种业,且具备现代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复合型种业人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种业发展。

五、意见建议

(一)加强种业发展顶层设计规划。一是抓紧制定专项规划。农业育种是国之大事,主要由国家、省(市)及大学、农业科研院所承担,但近年来,地方和企业在种业方面发展需求很高,松江在此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有必要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根据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精神要求,围绕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特点,结合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谋划编制全区种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配套政策文件,研究确定我区种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定位,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水稻种业做精、做专、做强,形成特色和优势。二是坚持突出特色。要集中力量支持水稻、水产、玉米三大领域的育种工作,形成松江种业特色。更加注重种源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加强对推广应用的种质资源管理。深入研判松江种业特色的塑造方向,特别是要关注原来较有名气的“老来青”等本土特色品牌的所有权归属、再推广工作等。三是研究细化我区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吸引、调动各方面要素资源,形成合力推进现代种业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服务链协同高质量发展。同时,鼓励和支持我区种业企业走出去,不断开拓种业市场,扩大企业规模,不断增强自身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二)加强种业政策引导支持保障。一是引导培育种业骨干企业。引导培育支持具备基础、具有发展意向和能力的种业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鼓励支持其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种业研发机构合作加大种业科研投入,支持具有科研创新力、市场竞争力、产业带动力、行业影响力的种业企业在松江发展壮大。二是加强种业基地提升建设项目。立足我区水稻、水产、鲜食玉米的生产特点和需求,加强政策和财政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强品种核心试验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更新、升级种业基地基础设施装备,打造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的良种繁育基地,推动良种繁育规模扩大,提升种子种苗生产加工能力、质量、效率。四是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突破当前制约推广部门种业技术人员积极性的障碍,建立推广部门科技人员劳动成果与收益紧密联系体制机制,优化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赋予项目承担单位、科技人员合理使用、处置科技成果及享受收益分配的权利。

(三)加强种业科研项目支持投入。一是加大科研、攻关、推广等方向的种业项目资金投入。要始终坚持“创新就是第一动力”的原则,以项目为驱动,培育、吸引、汇聚更多人才和力量参与种业创新与发展,着力提升区内育种技术与种业推广发展能力。二是更大力度鼓励与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合作。鼓励区内科技人员和种业企业积极争取承担参与重大种业科研项目,参与联合开展共性关键技术,优异基因资源挖掘,新的种质资源创制等方面研究攻关,保持和扩大我区种源优势,持续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高效、绿色优质、专用特用新品种。

(四)加强种业人才引进培育激励。一是积极引进种业优秀人才。引进种业领军、拔尖人才、青年种业科技人才以及具有种业营销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积极落实我区优秀人才引进政策覆盖种业,吸引种业专业方面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我区创业就业,适当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与奖励。二是注重培育本土种业人才。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合作,通过上海市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科院等本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展种业人才交流培养和继续教育,推动本区种业人才快速成长,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能力强”的本土种业人才,构建我区合理的种业人才队伍梯队。三是强化种业人才政策激励。研究出台更聚焦种业人才的专项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通过加强提升培养、完善利益分配、优化职称评定、鼓励兼职创业等方式,多方位改革,充分调动和激发种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保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