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道交条例》)的贯彻实施,是区人大常委会近年来的重要监督工作内容。2017年以来,区五届人大期间连续采用代表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方式,对《道交条例》的贯彻实施进行了跟踪监督。通过连续五年的持续监督,我区的道路交通出行条件和文明出行秩序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随着松江新城建设的持续推进,交通组织管理仍存在一些管理盲区和薄弱环节,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道路通行仍有不畅,市民对松江新城交通组织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区六届人大常委会仍将《道交条例》的贯彻实施作为监督重点,根据年度工作要点安排,2022年以来,监察和司法委将完善松江新城交通组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调研课题,以《道交条例》的贯彻实施为重点,立足于路面交通的组织管理进行研究,制定调研方案,根据松江新城交通组织管理现状,着力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主要做法:一是与新城范围内五个街道人大工委开展上下联动,对存在的部分路段上街沿乱停车、部分时段交通拥堵等问题开展排摸,并开展新城交通组织管理满意度抽样调查,累计回收调查问卷1049份。二是走访部分人大代表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座谈听取对交通组织管理现有问题的意见。三是分别召集区交通委、区城管执法局、区公安交警支队,多次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各部门在交通组织管理中的职能履行情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四是针对问题反映集中的高峰时期拥堵区域、上街沿乱停车路段等开展实地走访。
二、新城交通组织管理现状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新城部分区域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今年以来交通亡人事故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去年分别下降22.68%、29%,城区交通组织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问卷调查中,市民对松江新城道路交通通行情况认为持续好转和有所好转的分别占51.7%和32.6%,认为问题仍然突出的占15.7%。
(一)坚持智能交通理念,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执法管理水平
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精细化措施,倡导全新执法管理理念,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综合治理。一是积极推进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建设三年计划,实现信号灯远程一体化操控、实时流量监测、公共停车资源信息实时共享等多种现代化功能。目前,该系统已全面投入运行,通过精准化的交通信号指挥,路口通行效能得到了明显提升。二是加强“电子警察”抓拍证据采集,提升交通违法行为自动识别的准确率,进一步拓展高清卡口、治安监控功能。通过科技引领和支撑,推动了依法从严、从速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进程。三是在重点路口设置安装新型行人过街提示系统,对行人闯红灯违法进行抓拍,目前已在中山路谷阳路口、中山路人民路口、嘉松公路思贤路口等9个路口投入使用,保障了重点路口交通出行秩序。四是在区内大型客货车车流量较大的路口新增了“右转必停”标志标线,同时设置了“电子警察”进行非现场执法,加强对大型客货车“右转必停”的监管,有效提高了路口通行安全系数。五是落实《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对快递外卖骑手的电动自行车核发电子专用号牌,目前配备率达到100%。通过电子专用号牌,加强快递外卖电动自行车非现场监管,提升快递外卖骑手的尊法守法意识,进一步预防和减少了快递外卖骑手乱骑行引发的交通事故。
(二)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
积极构建多种不同运量融合发展的公交网络,丰富市民出行方式,不断提升交通出行便捷度。一是持续推进地面公交发展。松江新城范围内相关常规公交线路共104条,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二是全力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工程。目前已进入工程勘察、工程设计阶段,建成后将进一步实现松江骨干路网的优化。有轨电车示范线t1、t2全长约31公里,呈环线运营,日均客流约2.5万人次,节假日高峰3.2万人次,成为城区中运量公交的骨干。三是全面推进电子站牌建设。目前已建成483个公交电子站牌,实现了公交到站预报、图文信息、视频播放等功能。
(三)坚持精细化治理,通过“微改造”打好排堵保畅“组合拳”
通过对城市道路实施精细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城市风貌和出行品质。一是近年来在全区100余处人行横道线前喷涂“礼让行人”提醒文字,在30个路口使用红漆喷涂“行人等候区”指示文字,辅以警力加强管理,有效缓解了行人和机动车通行矛盾。二是累积取消路面固定停车位近500个,取消中山东路、松汇中路、方塔北路等路面停车位并增加两根机动车道,有效缓解上述路段拥堵问题。三是推出“可变车道”“单行道”等措施。在早晚车流潮汐现象特别明显的光星路、繁华路等设置潮汐车道,在通波思贤、辰塔思贤等28个路口设置可变导向车道,将南青路、北翠路部分路段设置为单行道,区域性道路通行和循环更为通畅。四是精细设计路口路段,优化设施管理,实施路口人行横道线前移、路口渠化、减少路段中信号灯等设施优化方案,进一步挖掘利用道路资源。近年来全区共渠化路口18个,对33个大型货运车辆交通事故多发路口进行优化改造。
三、存在问题
随着松江新城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区常住人口数量和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据统计,目前我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9万辆、日活跃量58万辆。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道路资源的建设发展则相对缓慢,重要交通节点疏导难,导致交通组织管理压力日益加大。通过调研,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道路交通潮汐式拥堵问题依然存在。城市潮汐式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通病。近年来,我区通过完善路网布局、道路设施“微改造”、设置潮汐车道、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交警加强现场管理等多项举措,潮汐式拥堵问题有了一定的缓解。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单车单人出行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之智慧交通建设总体推进进度仍相对滞后,客观上造成了潮汐式拥堵问题难以根本解决。如,g60沪昆高速松江收费站高峰时段车流量较大,造成周边道路拥堵,松汇中路人民南路路段、新理想花园西侧三新路路段等路段也存在着明显的潮汐式拥堵问题。
二是重要节点拥堵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学校、医院等重要节点在特定时段拥堵严重。问卷调查中,市民认为学校、医院门口交通管理措施到位、疏导有序的占43%,认为仍有拥堵现象、现场秩序混乱的占57%。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中小学校课后看护造成了放学时间推迟,导致了家长集中接送和下班高峰时空重合。另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在学校周边普遍较为集中,如东华附校南侧弘翔路有15路、24路、1810路三条公交线,放学时段接送私家车长时间停靠在两侧非机动车道,弘翔路本为双向单车道的道路,加之部分车辆原地掉头、随意穿插变道等不文明驾驶行为,导致了该校放学时段校门口道路公交车、私家车、电瓶车混行,拥挤不堪。这样的问题在上外松外等九年一贯制学校周边也显得尤为严重。
三是路面停车管理滞后。调研中发现,我区道路停车均未实施停车收费管理,乱停车现象突出,道路停车管理存在盲区。如,南青路、北翠路局部路段实行单行道管理,并开辟了单侧停车,本是为了解决通行问题,又解决居民停车难题。但实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路段停车不收费,部分居民为了规避小区内停车收费,长期占用道路公共停车资源,且近段时间以来,在没有划分停车位的另一侧道路上更是出现了随意停车的现象,影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又如,印象城建成营业后,因地下停车位不足,大量自驾车占用周边道路停车,且因未实施道路停车收费,造成周末时周边道路占道停车问题严重,既影响了城市面貌,又影响了周边多条道路的正常通行。
四是公交线网功能缺乏层次。问卷调查中,市民认为新城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布局欠合理、应适当调整的占44%,选择公共交通作为首选出行方式的比例仅占30%,公交出行意愿仍然不强。具体表现为,一是公交网络中的骨干线、区域线和接驳线的等级还不是十分明确,缺乏较为灵活多样的公交模式。城区内客流较为集中的部分路段,历史形成的线路较多,复线严重,线路资源分布不均衡。二是公交场站用地存在缺口,且布局不均衡,大量公交首末站缺乏独立用地。松江新城范围内目前现存公交场站16处,总面积131664平方米,均为租用性质。公交场站资源不足制约了线路运营调度组织,造成了优化公交线路难。三是部分公交线路首末站设置不合理。如松江28路、33路始发站为城东汽车站,终点站分别为天马集镇、佘山集镇,线路在老城区绕行,造成2条公交线路里程均长度过长,也加重了老城区的交通拥堵。
五是部分路段上街沿存在乱停车现象。由于土地权属主体管理责任缺失,物业等管理主体缺乏有效管理措施,导致当前新城部分区域上街沿存在违法停车乱象,表现为私自漆画停车位、私设隔离柱、倒车桩、地锁等障碍物等,造成了人行通道堵塞、路面破损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问卷调查中,市民认为上街沿停车管理规范有序的占57%,认为部分路段乱停车问题突出、执法不到位的占43%。联动调研中,5个街道人大工委共排摸梳理了18个上街沿乱停车问题突出路段,集中于商业街沿街商铺、商业广场周边等。同时,道路两侧上街沿的执法主体不明确。公安部门负责道路红线内(含人行道)执法,但实践中由于存在人行道实际侵占红线外物业管理范围的现象,造成交警、城管执法界限不清,上街沿乱停车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执法,往往是在“创全”时好一阵,“创全”后卷土重来。
四、工作建议
对于调研发现的问题,综合各方意见,调研组认为,就进一步完善松江新城交通组织管理,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改进:
(一)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组织的顶层设计
科学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对于当前交通组织管理中已经存在的问题,要花大力气解决或缓解,本着“老账逐步还清,坚决不欠新账”的原则,加快推进交通路网和静态交通建设。立足新城实际,当前尤其要在提升管理能效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一要形成全区统一的道路交通组织管理工作协作平台。将涉及动、静态交通建设及管理的各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纳入,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本区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建设独立完善的综合交通系统,路权分配进一步向公共交通倾斜,大幅提升新城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在新城建设过程中,同步考虑周边道路的配套建设,保障公交线路按期通行,及时填补交通网络空白。二要科学合理布局公交场站、线路。切实贯彻“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充分挖掘现有土地资源,优先保障公交基础配套设施用地,合理布局公交枢纽、场站,为线路的调整优化提供物理空间。根据新城人口分布、功能定位、骨干道路走向,科学合理布局公交首末站点、线路走向、线路里程长度等,有序推进公交线网的调整优化,适当避让拥堵路段。通过公交资源的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度。三要加强重点区域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对新建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重要节点,充分考虑周边交通现状条件,探索开展交通评估,防止产生新的拥堵点。特别是新建学校,要按照就近入学原则,科学设定办学规模,合理划分学区,并提前规划停车泊位,在满足教职员工停车需求同时,分别划定家长接送车辆和学生等候区域,防止学校建成启用后形成新的堵点。
(二)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快智慧交通建设进程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随着松江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交通管理需求。为此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智慧交通建设进程,以科技赋能提升交通组织管理的效能。一要加快智慧交通指挥平台建设。积极打造智能停车诱导、避堵行车诱导等系统,进一步完善智慧交通管理的功能。结合当前全区智慧交通系统外场硬件相对薄弱的现状,进一步推动相关硬件改造升级,提升全区智慧交通数据研判分析的精准度。二要加强交通信号灯升级优化。加强“智能信号灯”建设,根据道路路况,实时优化路口的信号配时方案。积极探索根据“绿波”原理设置信号灯时长,充分平衡各路段蓄车能力,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三要打造智慧道路停车系统,强化道路停车管理。以“停车入位、停车收费、违停受罚”为原则,对路内、路外停车问题开展“深度治理”,科学合理释放道路停车资源,通过市场化价格杠杆调控降低停车需求,缓解交通拥堵。逐步调整区内全天性停放泊位为时段性泊位,对有条件的道路实行“错时共享”,实现道路停车“短停快走”,充分提高道路停车泊位的利用效率。利用高位视频、地磁设备等智能感知设备,实现自动识别车牌、车辆类型等,结合运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无人值守系统,开展收费管理,进一步提升道路及其他公共资源的停车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三)持续推进“微改造”,进一步优化道路基础设施
对于潮汐式拥堵问题,要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微改造”,以道路设施的“小切口”来服务保障市民出行“大民生”。一要“常排摸”。立足道路现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建立和落实问题排查联动制度,对区域内易发生交通拥堵或交通安全事故的路段道口进行经常性排摸,提出调整车道宽度、增加车道数、路口渠化、清理路段中人行横道线等可行性方案。二要“快落实”。根据道路排摸情况,认真分析研判,每年制定“微改造”项目计划,按轻重缓急,对具备条件的路段道口、公交站点,抓紧落实增设转弯车道、港湾式停靠站等设施改造,从空间使用上对道路设施进一步优化分配。三要“简流程”。对于道路“微改造”项目,区政府应加强公安、交通、绿化市容、建管等部门间的工作协同,进一步规范和简化项目审批和建设流程,持续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确保“微改造”快速见效。
(四)加强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上街沿停车治理
上街沿乱停车问题,既影响交通出行,更影响城市整体面貌。为此,区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合理界定公安、城管执法范围和责任以及属地管理责任,督促各方协同共治、形成合力。对于特定管理难点地区,亦可采取“路长制”,协调各方包干负责,逐一形成斗球官方版下载的解决方案,实现有序管理。一要“明职责”。要由区政府牵头,对存在上街沿停车乱象的区域,按照规划红线设定和道路现状明晰管理职责,进一步强化属地街道的管理责任。公安、城管部门切实加强对上街沿合理管理使用的指导。二要“重整治”。要做好路外停车资源的评估。对具备路外停车条件的区域,由相关街道督促物业部门落实主体管理责任,依标配建停车设施并加强收费管理,进一步优化停车供给,实现疏堵结合的目标。对不具备路外停车条件的区域,先行对占道停放的机动车进行驱离清场,后续补齐物理隔离设施,压缩违停空间,保持人行道通畅。三要“强执法”。加强重点区域道路沿街市容市貌的巡查,及时发现并整治上街沿乱停车行为,有效处置“僵尸车”。公安、城管要加强车辆信息数据共享,形成执法合力,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物业管理单位和乱停车相对人开展相应行政处罚。
(五)凝聚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疏导
放学时段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已是困扰松江多年的顽症,为此,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久久为功、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形成“一校一方案”,不断优化和完善学校门口交通组织工作,切实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要在硬件建设上,加强学校门口交通设施综合改造。要明确牵头部门,推动属地街道、交通、规资、城管、绿化等部门多方联动,严格落实明确停车区域、完善隔离防护、推动人车分离等标准要求,提升学校门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系数。二要在管理措施上,精准实施学校周边交通疏导措施。如,要研究学校周边公交线路安排和站点设置,防止因多路公交车在高峰时段驶入而加重拥堵。要挖掘学校周边临时停车点,并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引导,避免放学时段长时间占用校门口道路停车资源。要督促各学校严格落实错峰放学制度,防止家长长时间等候。对有条件的学校要探索特定时段实行单向通行等措施的可行性,结合周边交通疏导,切实改善学校周边交通出行秩序。三要在执法管理上,加强对放学时段校门口交通秩序的管理和执法,禁止自驾车原地掉头、随意穿插变道等加重拥堵的行为。
(六)注重教育引导,进一步营造文明出行浓厚氛围
每个人都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加强交通组织管理离不开每个交通出行人的密切配合。为此,要加强对各类人群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市民的交通文明素养,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一要完善交通安全宣传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道交条例》宣传,努力提高公民交通法制意识。特别要加强对老年人、中小学生、重点车辆驾驶人等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交通安全宣传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二要积极宣传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出行、文明出行理念。倡导高峰时段公交出行,减少社会车辆在高峰路段拥堵,避免公交车辆受道路拥堵影响到站准点率。通过政府机关带头、“小手牵大手”等方式,带动更多的人主动选择公交出行方式,不断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三要持续加强交通安全前端管理。推动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客货运车辆、非机动车等重点车辆的源头监管力度,强化“右转必停”等安全驾驶意识,进一步优化交通出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