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提出“加大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园体系”;“提升城乡绿地生态功能,有效发挥绿地服务居民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2021年6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围绕五个新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打造新城绿色生态空间基底,规划建设五个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到2035年,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6月30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印发《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不断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融合,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人民城市最温暖的亮色,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提出,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到决策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松江新城是五大新城中人口最大的,规划常住人口110万,要打造具有上海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山水特色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等规划,指出建设洞泾港和油墩港生态廊道,打造“远看绿水青山,近看人文天地”新城特质;立足长三角森林城市群,推动环新城森林公园带规划落地,重点打造由通波塘、张家浜、沈泾塘、人民河围合形成的“新城绿链”绿道环线,形成全域蓝绿交织、内外开放的公共空间网络;对标“一江一河”要求,以滨水绿道串联新城生态宜居带,至2025年,40公里新城绿链全线贯通,让绿空间走进城市慢生活,打造“园城相嵌、林城相拥、水城相融”的生态之城。但是,松江区缺乏系统的长期绿化规划,景观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强;植物配置形式单一而缺乏地域特色;部分植物生长不良或配置不合理,造成管养成本高,并影响了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
建议:
政府与专业机构做好顶层设计,依托上海辰山植物园等单位的专技人才和研究成果支持新城生态公园带的规划、实施和维护全过程,更好地促进公园带建设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品质相融合,从而推进松江区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的高品质生活。
一是加强新城生态公园带的顶层设计
对标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坚持“科创、人文、生态”卓越价值取向,依据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广富林郊野公园、油墩港等自然山水资源和大学城、高科技产业集聚带等生产生活需求,围绕“人、城、境、业”四大维度,塑造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绿道为脉络、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突出国土生态空间安全和城市发展新理念,依托区域内科研院所的专业力量,系统梳理松江新城的绿化发展定位,探索和实践公园城市发展理念,顶层设计体现时代特点的一系列重要价值,包括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与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共同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共同体。
二是着力新城生态公园带的技术赋能
聚焦松江区自然山水的生态空间格局,围绕通波塘、沈泾塘等18.4公里滨水绿道和洞泾港、油墩港等生态廊道,建设沿江、沿河、沿路的生态廊道建设,串起松江新城的公园、绿地、林地等生态资源,构建有松江特色的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新江南绿色体系。突出双碳发展目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依托区域内科研院所的技术储备,加大对绿化植物的资源选育,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叶榭、五厍示范区等建设环新城资源植物产业化基地,推广高附加值植物产品和绿化技术;推进高附加值植物的景观营造等成熟技术的就地转化,丰富绿地、林地、湿地的动植物种类,提高新城公园带的生态质量和碳汇能力。
三是推进新城生态公园带的智慧养管
新城生态公园带“三分在建设、七分在管养”,深化遥感、定位、通信技术全面应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实时掌握生态资源状况及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评估重大生态灾害、重大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围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制定出持续优化生态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智慧生态斗球官方版下载的解决方案,实现生态公园带的智能化精准管护和监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