窨井盖是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道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市防汛安全和人民群众“脚下”安全,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小角色”,一个个井盖,犹如“窗口”一样,连通着下水管道、燃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电力管道等,织成了一张复杂的城市地下管网。但井盖经过长期碾压,容易发生异响、突起、沉降等问题,对车辆的行驶安全和沿街居民区的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能否管好,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
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市城市化地区共有各类检查井600多万个,这些检查井分布在城市的道路、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同时,道路井盖的权属单位众多,涉及水务、通信、电力、公安、信息、燃气等19家权属单位和相关部门,数量庞大、类别繁多。
为了消除城市道路井盖的安全隐患,路政部门率先作出了“先消除隐患,再分清责任,建立井盖管理托底机制”的承诺,努力破解这一城市管理顽症,经过多年努力,已在全市基本构建道路井盖缺损的“巡查—发现—处置”的快速处置“托底”机制,井盖缺损处置问题基本解决。但同时,道路井盖“路框差”、“盖框差”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高差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影响了车辆通行舒适度,个别高差严重的井甚至会造成过往车辆轮胎受损,易发交通事故。夜间车辆经过并碾压后产生的噪音更是让众多居住在沿街小区的居民“彻夜未眠”。
根据《上海市管线检查井盖管理和应急处置试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上海市公路管理条例》、《关于深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1、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结合近年来城市道路改造和井盖使用情况,能否逐步将原来的普通防盗井盖替换为五防(六防)井盖,对暂时不更换的非五防井盖,要采取全部加装防坠网和加固胶垫等措施,为居民脚下安全上“双保险”。
2、由于井盖分属不同部门,涉及诸多产权单位和管理部门。同时各个单位施工和建设的规范要求不同,井盖的管理及维护也由所属各单位负责。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加强道路建设统筹,最大限度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全力为群众营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3、明确各管线单位管理和整治职责,加强相关部门及单位的互商沟通机制和协同推进力度。结合架空线入地工程、创建精品示范路和美丽街区等,通过开展井盖专项整治,逐步消除道路井盖高差问题,筑牢资金保障、监督考评等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要强化日常巡查,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加大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处置病害井盖,从源头解决影响市民生活和出行问题。
4、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赋能精细化管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方法对井盖进行实时管控,有效巩固治理成果,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