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政府在关注“一老”上投入了很多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小”的服务仍然十分有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一小”服务有待提升。
0—3岁幼儿,基本上都是祖辈在带领,科学育儿的知识非常有限。如何缓解年轻父母对专业育儿的焦虑,近年来的“宝宝屋”填补了这一公共服务的空缺,但由于数量有限,政策覆盖面比较窄,特别是中心城区居住高度集中的街道,可谓“一位难求”。建议在中心城区加大对“宝宝屋”的建设力度,如:在选址上,可借助公共服务场所、幼儿园等有利资源,划定服务半径;在运营上,可采取属地政府举办、政府与幼儿园联办、第三方社会力量承办、企业自办等多元形式;在服务上,可采取预约制、计时制、临时性服务;在收费上,可采取普惠半公益性质。从而给年轻父母和祖辈缓解育儿压力。
3—6岁学龄前儿童,自主活动的需求度逐渐提升,但目前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往往都是适合老年人锻炼的,缺少儿童的运动器材,有家长把秋千挂在小区公共晾衣架上供孩子游乐,有孩子使用成人健身器材玩耍等,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建议在有条件的小区或公共场所、公共绿地等,建设适幼化的户外活动场所,增设适幼化的运动器材等。
通过针对性的服务,让孩子们享受到家门口的共享资源,建设儿童友好社区,让市民感受到政府公共服务的温度,进而鼓励年轻父母积极响应二胎生育政策,带动年轻父母更好融入社区、服务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