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区委书记王华杰同志在调研时强调,“高质量推进轨交12号线西延伸、‘沪松十二坊’等重大项目建设。“沪松十二坊·山水人文卷”描绘了轨交12号线西延伸段从城市延伸到山水的美好画卷,项目秉持集成创新理念并采用“三师”联合创新的工作模式,致力于在12号西延伸(松江区范围内)构建一条“山水人文交融、最具上海特色、最富江南韵味、最具创新精神”的线路,打造云麓小镇(洞泾站)、云亭小镇(刘五公路站)、云松小镇(沪松公路站)。
2024年6月,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召开了《洞泾镇12号线站点周边城市与景观设计规划项目》终期成果验收会议,经专家评审,原则同意项目设计通过验收,可以推动项目落实建设。但目前在将“沪松十二坊”的“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困难:
一是现有《松江区洞泾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无法完全满足“沪松十二坊”的功能规划
以“洞泾未来湾”片区为例,该片区已有多个产业项目拿地意向,但因受到规划不稳定的制约,导致迟迟无法推进项目落地与开发。
二是现有成本分摊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下,沿线镇级财政资金缺口较大
区发改委以站点为圆心的600米半径为研究范围,牵头开展了轨交12号线西延伸沿线开发利用和投融资平衡研究,分别测算了6个站点的一级成本和一级收入。按各类主体资金平衡账测算:区级总体资金平衡为30.40亿元,洞泾镇总体资金平衡为-16.825亿元,新桥镇总体资金平衡为-13.535亿元,镇级财政资金缺口较大。
对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市规资局的沟通汇报,力争依据新发展需求适度调整《镇总规2035》,有序推进“沪松十二坊”建设,确保充分发挥轨交12号西延伸对松江中部崛起的红利
2024年10月31日,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与区委中心组举行联组学习会,市规划资源局负责人表示将“携手松江有序推进松江快线和‘沪松十二坊’建设”。建议区规资部门、洞泾镇结合轨交12号线西延伸建设、“沪松十二坊”设计方案,统筹规划、土地、指标和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市规资局的沟通汇报,争取适度调整洞泾镇2035总规,避免现有总规所带来的限制。
通过在“沪松十二坊”“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过程,充分发挥轨交12号西延伸的基础交通设施红利及对松江“中部崛起”的拉动效应。以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为导向,将区外青年人口、专业人员等人才要素向在“沪松十二坊”画卷内集聚;通过“以设计定高度,以高度定强度,以强度换空间,以空间促品质”合理确定“沪松十二坊”画卷内的产业研发、商业商办、商品住宅、租赁住宅等业态配比及轨交站点tod开发策略。
二是尽快明确轨交12号线西延伸周边地区专项规划的实施路径,结合“洞泾未来湾”片区实际开发计划,建议优先推进云松小镇(沪松公路站)周边控规调整
建议尽快明确轨交12号线西延伸周边地区专项规划的实施路径,加快推进任务书上报和规划审批,力争达到详细层次规划深度,通过结合城市设计和招商意向做好规划地块用地性质、开发业态和开发强度的平衡,在控规优化前同步深化投融资模式研究,为后期开发统筹资金资源,从全局角度谋划站点周边地块功能布局,提高区域整体产业能级和周边配套服务能力,为“沪松十二坊”落地打下基础。
结合现有的12号线沿线开发利用和投融资平衡测算成果及“洞泾未来湾”片区开发计划,建议优先推进云松小镇(沪松公路站)周边控规调整,确保“洞泾未来湾”片区开发高品质、有市场、可落地。
三是建议建立更为合理的轨交12号线西延伸沿线区、镇间成本分摊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建议基于区发改委的测算成果,建立更为合理的轨交12号线西延伸沿线成本分摊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合理确定区镇两级净地成本分摊比例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比例,加大对街镇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方面的建设支持力度,保障区、镇财政资金平稳运行。
同时,在规划稳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土地供应节奏,确保区、镇两级财力近中远期均能实现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