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分别出台《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松江区委六届八次全会强调,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手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以洞泾镇为代表的在线新经济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助力实体企业布局互联网营销新赛道、资源共享将在线新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通过全新布局盘活利用存量空间、助推低效园区腾笼换鸟,奋发有为促转型,坚定贯彻区委决策部署。
但目前仍有诸多因素制约我区在线新经济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一是区级层面尚无完整的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
截止目前,松江区已出台《松江区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松江区关于加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规定》,但政策中与在线新经济产业直接相关的仅有“电子商务平台”,未能覆盖在线新经济产业链。
而街镇层面,以洞泾镇为例,其于2024年9月出台《洞泾镇推进在线新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文件虽目标明确、举措得到,但一方面无法覆盖全区、无法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受制于镇级财政规模,奖励政策吸引力有待提升(举例:对于直播产业云基地,引入企业的综合营收达到20亿,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奖励)。
二是我区在线新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但整体规模仍较小,未能更好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以洞泾镇为例,通过多年来坚持聚焦“人工智能” “在线新经济”,方得初步形成在线新经济特色产业集群。2022年,松江在线新经济电商产业联盟成立并揭牌,位于洞泾镇的上海5808直播电商基地被授予(首批)“上海市直播电商基地”铜牌。但由于未形成全区合力,我区在线经济的平台企业与“链主企业”数量仍较少,导致在线新经济特色产业集的整体规模仍较小,未能更好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对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制定出台区级层面的《上海市松江区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梯度培育数字经济经营主体、建设宜居宜业的载体空间、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开发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开放应用场景、集聚激发产业活力的创新要素、构筑产业繁荣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提出二十条具体扶持政策。建议在充分结合我区实际的情况下,基于区委“两业”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上海市松江区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同时,在制定我区统一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时,还应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相关要求,即:“不得突破国家规定的红线底线违规实施财政、税费、价格、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二是利用全区联合招商机制、产业联盟力量,以现有集群为基础,精准培育和引进在线新经济领域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强在线新经济特色产业集聚效应
去年12月,“松江区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实现全区资源整合与协同,这为精准招商、进一步推动在线新经济特色产业集聚提供了可能。
建议以我区现有已相对集聚的在线新经济特色产业集群为“平台”,可由“平台”所在街镇、行业联盟、集群中的头部企业参与区级招商,吸引“总部型企业”、“链主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加入产业集群,并加大对“种子企业”的支持力度,梯度培育在线经济市场主体,构建我区的在线经济行业矩阵。
通过传统商业、制造业与直播、电商、人工智能形式融合创新为切入点,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错位、集聚度更高的在线新经济生态集群,推动电商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在线新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通过在线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提供数字赋能,助力传统企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两业”融合。
三是充分利用松江枢纽、轨交12号线西延伸等交通基础设施红利、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算力红利,形成在线新经济生态圈
我区的松江枢纽已于去年底正式投入运营,轨交12号线西延伸的主体工程已开建,且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产业基地落地松江,都为我区进一步打造在线新经济生态圈提供了红利。
建议排摸在轨交12号线西延伸周边的在线新经济园区及骨干企业,通过进一步整合、引导,串联起多个集群,争取在12号线西延伸(的松江区范围内)形成在线新经济生态圈。
同时,建议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原则,建议加强轨交12号线西延伸(松江区范围)开发强度,进一步完善周边公共交通配套、商业配套、教育配套及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公共配套,为打造12号线西延伸在线新经济生态圈提供充分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