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相关产业建设不断完善,我区每年游客接待量不断攀升,旅游客运市场持续扩大。“行”作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交通的建设完善应当是与游玩、住宿等方面同步建设与发展的。但目前在一些a级景区周边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却日渐增多,乱象不断,扰乱了旅游客运市场的秩序,也给游客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一、现状
目前,全区共有a级景区15家,其中4a级景区10家,在4a级景区中,方塔园、醉白池公园两家4a级景区位处于老城区,周边道路车道较少、车流密集,且无大型停车场可供停靠,非法营运车辆难以寻找到落脚点,因此在这些景区周边基本无“黑车”乱象。而在佘山地区,有6家4a级景区(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广富林文化遗址、上海欢乐谷、辰山植物园、月湖雕塑公园、精灵之城主题乐园)集中分布于此,这些景区每年的游客接待量累计可达数百万人次以上,旅游客运市场规模极为庞大,吸引了大量非法营运人员在此揽客。同时,景区周边宽阔的道路以及大型停车场给予了“黑车”集散的空间。因此,“黑车”乱象在这些景区周边尤为显著。
二、存在问题
根据初步调研情况显示,景区周边非法营运现象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交通不便捷。佘山地区景区点相对集中,但是景区点之间以及轨道交通到景区点缺少足够的短接驳交通保障,最后步行距离过长,限制了游客的“到达率”,内循环不畅导致景区点交通“最后一公里”未打通的堵点问题。
二是安全隐患大。非法营运车辆集中于景区主要出入口、道路两侧或是大型停车场等可落脚集中的区域大肆招揽客户,往往造成人车混流、堵塞人行道以及车道等情况,严重影响游客的出行安全,侵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扰乱旅游客运市场秩序。
三是市容环境差。非法营运人员普遍年龄较大,以退休人员为主,为了招揽客户,往往采用大声吆喝、拦路搭讪等方式,严重打扰市民游客的个人空间,也对市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整治建议
针对如今逐渐泛滥的非法营运车辆应当尽快进行整治,给游客一个安全、稳定、便捷的旅游客运市场。
一是加强堵疏结合,标本兼治。非法营运车辆的增多也说明现有的旅游交通系统无法完全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应有针对性的对现有旅游交通进行调整与改进,提供更为便捷、多样化的客运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向:一是整合途经各个景区的公交线路,将相对独立的公交线路整合为一条完整的旅游公交线路连接主要景区、酒店和交通枢纽,使市民游客免于多次换乘和等待,有效提升乘坐公共交通的便利性与效率。二是可以考虑设立独立旅游交通线路,无缝连接各个景区、酒店以及交通枢纽,加强各个节点之间可达性的同时,区别于常态化运营的公交线路,对其进行特色化的线路设计与外观装扮,使其成为具有宣传推广效应的旅游吸引物(参考外滩观光巴士),进而形成旅游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加强联动执法,凝聚合力。加大对于非法营运的执法力度,建立交通执法、市场监管、城市运行管理等多部门协同联动、联合执法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打击与常态化监管查处,切实维护旅游客运市场的秩序。
三是强化群众监督,社会共治。坚持执法与宣传相结合,联合属地政府、景区与社区等各方相关部门,形成宣传矩阵,积极宣传非法营运的危害性和打击非法营运的重要性,引导市民游客自觉抵制、拒乘“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