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三驾马车”,是基层治理的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这其中,业委会的作用发挥,是决定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但在实践中,普遍面临着人员把关难、时间保证难、监督落实难等困境。为此,建议从激励、监督、支撑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机制,三管齐下,积极破题。
一、进一步建立业委会成员的关爱、激励机制
一是由区房管局牵头建立区级层面的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完善经验交流、信息互通、案例探讨、资源共享等机制。聚焦热点难点,定期开展头脑风暴、主题论坛等活动,推动共性问题的解决。并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培育发掘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热情的治理骨干,使之成为本区业委会运行的领军团队,形成治理品牌,助力基层治理不断上新水平。二是建立五星级业委会评定机制。一方面,通过上海松江等主流媒体,对五星级业委会进行公示表扬。另一方面,建立奖励金机制,用于小区公益性项目。同时,五星级业委会成员,可每年获得健康体检、外出参观等福利。从而,不断提升业委会的获得感、荣誉感、成就感。三是加大业委会小秘书等第三方组织的孵化力度,并建立价格、专业性、服务等多维度配套评价体系。在部分街镇小区试点引入第三方小秘书,积累经验,评估总结运行成效。并由区房管局列入财政预算,给予适当补贴。
二、进一步加强对业委会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一是事前监督。建立业委会成员任前廉洁谈话,严肃廉洁要求以及违规行为须承担的后果及相关纪律追究机制等,增强敬畏感,扣好第一粒纽扣。二是内部监督。推动党建引领业委会议事
监督机制,成立1 n参事会,1为党支部,n为党员、志愿者、业主代表、楼组长代表、第二书记、线上楼组长、智囊团、团队负责人等自治骨干,承担谋士、议事、监事三项职能。区房管局等部门指导推动参事会规范化运行机制的建立,包括工作例会、信息公开、实事项目征集、维修基金使用监督、年度预决算建议等相关内容。让业委会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自身首先带头接受监督,形成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思想自觉,促进业委会在阳光下健康发展。三是外部监督。房管等职能部门,通过定期检查、年度审计等手段,加强日常监管。对于业委会超出授权范围及存在一定廉政风险点的行为及时予以提醒纠正,避免问题积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三、进一步加快对业委会工作信息化支撑的步伐
一是利用上海物业平台,推动建立业主大会/业主小组会议线上征询功能。业委会可根据具体事项及本小区议事规则决定是否采用线上征询方式,以减轻业委会征询工作的压力。二是建立常规工程及物业有偿服务价格指数机制,利用大数据统计,每月统计全市或本区域内相关维修和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并在上海物业平台进行实时动态更新,以供参考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