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众对进一步参与和监督政府实事项目的期盼与日俱增。政府实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增强群众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成为提升项目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当前群众实际参与政府实事项目的渠道有限,且参与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虽然已有一些监督机制,但因信息不够透明、反馈机制不完善,群众监督效果有限。群众对政府实事项目的知情权未得到充分保障,特别是项目的决策过程、实施进度及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缺乏公开透明。针对上述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工作规范》等,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扩展群众参与渠道。政府应通过公开征集意见、开展民意调查等线上平台,或召开听证会等线下方式,拓宽民众对实事项目讨论的声音,特别是在口袋公园、市政建设、加装电梯、养老床位等实事项目上确保各类群体特别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意见被充分听取。
二是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对于实事项目的各个环节,从策划到执行再到最终评估,应实现信息的全面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有效监督。
三是强化监督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反馈系统,对居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快速响应和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形成良性互动。
四是定期举行监督培训。针对普通群众举办监督技能培训课程,普及相关知识,提升群众的监督能力,使其更能针对性地参与到政府实事项目的监督管理中。
五是建立效果评估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实事项目的效益和效率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布,以此作为项目调整和完善的依据,确保实事项目始终符合居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
六是健全激励问责机制。对于积极参与和支持实事项目的群众,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激励,如小额奖励、斗球官方版下载的荣誉证书等。同时,对于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应该有明确的问责机制,确保责任人受到相应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