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球官方版下载 > 上海市松江区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目录 站内搜索:

上海市松江区人大-斗球官方版下载

一、背景介绍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东端,境内湖泊众多,水系发达,土地肥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松江大米作为这块古老土地孕育出的精华,凭借松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米粒饱满、晶莹半透明、米饭柔软有弹性、食味清香略甜、表面油光而著称,在上海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松江区拥有约17万亩无公害水稻良田,年产稻谷9.78万吨,可加工成大米6.65万吨;拥有水稻种植家庭农场1267户,种植面积占了全区水稻面积的九成。在区委区府和相关委办局的悉心培育与大力扶持下,松江大米已基本构建起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家庭农场种植模式,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松江大米始终如一的优良品质。

  为进一步提升松江大米品牌影响力,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于2011年12月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0261188号;2024年,该商标进行了续展,专用权期限延至2034年02月06日。

  二、存在问题

  虽然松江在“松江大米”在规模化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授权工作推进缓慢

  虽然“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经成功注册和续展,但在授权使用方面的工作尚未充分展开。许多有潜力且符合条件的农业合作社未能获得这一重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授权,无法在日常经营中使用该证明商标,导致这些农业合作社无法借助“松江大米”的品牌优势提升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附加值,不仅限制了松江大米的市场拓展空间,也造成了品牌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和管理制度尚未明确

  由于“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权利人未明确授权的标准和后续管理规范制度,导致许多农业合作社无法对照开展品质升级,也无法精准筛选出优质的家庭农场。同时,“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权利人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较易让部分不符合品质的大米混入“松江大米”的范围,影响“松江大米”产品质量和品牌美誉度。

  (三)“松江大米”的品牌效应辐射范围有待提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即使产品品质优良,如果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也很难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松江大米”作为松江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在上海地区拥有一定知名度,但对比“五常大米”全国知名品牌,“松江大米”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存在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因缺少独特的品质和优势,导致外省市消费者对“松江大米”的了解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市场份额的扩大和销售业绩的提升。

  三、意见建议

  通过推进“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授权使用,能够充分发挥“松江大米”的品牌优势,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也能够促进松江区农业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强大动力。

  (一)进一步拓展“松江大米”证明商标授权使用范围

  目前,因“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利人属于泖港镇下属农业服务中心,导致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商标授权工作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困难。因此,一是建议由农业农村委牵头,泖港镇人民政府配合,在全区范围内统筹开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工作。通过明确规定“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条件,包括产地范围、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加工工艺、质量指标等,在全区范围内根据统一的评定标准开展授权工作。二是建议建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单位培育库。建议区农委根据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质量管理体系、市场销售渠道等情况,精准筛选出那些具备一定生产实力、注重品质管理、有市场拓展潜力且愿意遵守商标使用规则的生产者,将他们纳入商标授权的潜在对象。

  (二)进一步规范“松江大米”证明商标日常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松江大米”的品牌度和产品质量,建议区农委通过行业协会每年对授权单位的谷种选择、种植技术、加工工艺、质量指标开展日常监管。一是统一包装标识。引导授权使用者在产品或包装上统一使用“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统一地理标志产品形象,提升“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市场认可度。二是组织培训和指导。为授权使用者提供定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商标的使用规则和品牌内涵;组织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加工工艺、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讲座和现场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三是设立专门的扶持基金。为获得授权的生产者提供资金援助,用于改进生产设备、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市场渠道等,以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三)进一步推动“松江大米”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建议我区充分发挥“松江大米”牌效应,推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是探索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开发以“松江大米”为主题的农业旅游项目,打造稻田观光区,让游客在稻浪飘香的季节亲身感受美丽的田园风光;设立农事体验活动,邀请游客参与水稻种植、收割等农事环节,增强他们对农业生产的了解和兴趣;举办米食文化节,展示各种米制美食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风味,同时开展米食文化讲座、厨艺比赛等活动,丰富游客的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将“松江大米”的种植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探索开展“松江大米”加工产品多元化开发。鼓励农专社、食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多方联动,开发多样化的深加工产品。除了传统的米糕、米酒等产品,还可以研发米糠油、米蛋白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四)进一步扩大“松江大米”品牌的宣传范围

  建议我区进一步提升松江大米的品牌推广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松江大米”品牌效应。一是深挖品牌文化力,提升品牌附加值。建议将“松江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生态、绿色理念相融合,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深化松江大米地理标志的内涵与特色,深挖品牌文化力。突出其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特点,强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种植工艺所带来的品质优势。与其他大米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健康、特色大米的需求。二是建议区农委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品牌宣传和活动策划。充分利用市级广播、电视、轨道交通、微信公众号、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加强对我区稻米文化、品牌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松江大米”的品牌知晓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