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讳言、但无人会否定,殡仪馆是人生的最后驿站。在这个驿站有尊严地告别人生,是个人的基本诉求,更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殡仪馆是为社会服务的单位,殡葬改革是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殡葬文明在保护生态环境、移风易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与产物。
殡仪馆职工的工作,无疑也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但由于传统陋习、旧有思维的影响,至今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与尊重,社会地位也比较低下。殡葬场所工作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一些非正常死亡的遗体甚至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职工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亲戚朋友对这份工作的不理解、难以找到婚恋对象等等,更是造成了职工的心理压力,易形成抑郁孤僻的性格。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期待社会的文明进步,期待人民转变观念更有现代智慧,提高职工收入、使其扩大交友圈、过上一份体面的生活,不啻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也利于培养、吸引殡葬行业人才。
近年来松江区人口大量倒入,区殡仪馆工作量随之增大。加之松江区服务辐射面积较大,而工作人员较少,故在郊区中松江殡仪馆的业务量最高,劳动强度最大。据调查,在编职工的收入2004年就在同行业中属较低水平,但尚能基本持平;2014年区开始执行绩效工资以来,因没有建立适当的工资增长机制,事业在编职工除工龄工资自然增长外,工资收入未有增长。而其它区的殡仪馆职工收入保持持续增长,故同行间差距增大。2014-2017三年来业务增长率全市前三的郊区殡仪馆为松江9.1%、奉贤8.6%、嘉定5.6%,而2017年在编职工人均收入为:松江14.6万元、奉贤20万元、嘉定25万元。
建议:
1.调研、学习行业内相关单位,提高殡仪馆在编职工薪酬。
全市15家殡仪馆同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但其中南汇、嘉定、奉贤、闵行、浦东等馆的绩效水平实际已超出公益二类控制线。建议松江区调研、学习、参照他区做法,适当提高职工薪酬待遇并建立合理的增长机制,真正体现特殊行业的特殊性,体现殡葬职工的劳动价值,匹配其劳动强度与服务时间。如此,才能保证殡葬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增加松江区殡仪馆实际到岗人数配置。
按现有工作量,既要满足群众对殡殓服务的需求,又要保障职工权益,尚有人员缺口十余名。建议在编人员数无法增加的情况下,根据部门与岗位梳理,增加编外劳务人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