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是认真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第二个五年。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优先发展乡村教育。战略提出,要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实现校际资源均衡配置。要下大力气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着力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发展。
战略提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没有乡村教师的坚守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振兴乡村教育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所在。
目前浦南(叶榭、泖港、新浜、石湖荡四镇)农村为松江乃至上海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和牺牲,浦南人民对美好生活也充满了更多的向往,特别是对教育优质均衡的需求更是迫切和向往。
浦南乡村地区地处松江中心城区偏远,交通不便。新时代教育人才专业性强,浦南学校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困难重重,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缺乏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
本人认为目前浦南地区乡村教育方面存在以下情况:
其一,浦南地区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学生人数的不足。浦南为农村地区,工业相对薄弱,外来建设者相对减少,再加上外来学生进公办学校的门槛筑高,致使现有的浦南地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少、规模小的情况;
其二,城区大量学校的开设致使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近几年,随着区委、区政府对松江教育的高度重视,不断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松江城区新学校不断开设,一大批农村骨干教师心往高处走,造成“抽血”效应,给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升造成困境,而这一现象,在十四五期间,将愈加呈现叠加态势。
其三,亟需出台乡村振兴激励机制,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就目前来看,松江教育对于农村学校没有相应的倾斜政策,而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也没有获得更多的政策鼓励。
为了能更好的促进松江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做到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现提出如下建议:
1、“招得进”。农村学校由于学生少,规模小,大部分学校编制超编,招收新教师无法进行。为了更好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总体方案》以及上海中考改革精神,教育要优化教学配置,许多学科需要专业教师。浦南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相当严重,虽超编,主要是老教师较多,专任教师不足。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编制上的倾斜,区教育局对农村学校在师资招聘上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更多的应届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从教。
2、“留得住”。建议人保局出台具体的浦南政策,根据教师在浦南乡村从教年限给予乡村教师特殊工作津贴,尤其是对于骨干教师更要重资鼓励;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服务农村、扎根农村。前几年,浦南地区教师有“浦南政策”,让浦南的教师得到了实惠,建议站在教育新时代的高度细化浦南从教教师的津补贴标准,并出台配套的政策文件。
3、“托得起”。振兴乡村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建议松江区成立浦南农村教育专用基金会,基金会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主要用于扶持浦南农村教育,浦南农村教师津补贴的发放,浦南农村骨干教师的奖励等,这样,乡村教育既有了政策的支持,又有了经济的支撑,托举起乡村教育振兴的希望。